成功案例

青山:闯“七关”拼发展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区

来源:okooo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4-03-01 20:15:58 浏览次数: 1

  近日,青山区与顺丰集团举行“华中区数智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将在青山区打造“一总部六中心”。青山区位于武鄂黄黄几何中心,紧邻鄂州花湖机场,顺丰丰泰华中区域总部落户,是武汉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提升枢纽功能、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代表性项目,将有力推动青山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展。

  2023年,青山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水平发展交出了来之不易的答卷。全区经济走出了一条“平稳开局,承压下探,负重回升,曲折向好”的发展曲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约6%,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站在新的发展台阶上,2024年,青山区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发展这一第一个任务,围绕新型工业化,勇闯产业转型升级关;围绕强弱项补短板,勇闯服务业优化提升关;围绕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勇闯功能优化关;围绕增强内生动力,勇闯科学技术创新突破关;围绕打造五大环境,勇闯营商环境优化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闯民生保障提质关;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勇闯风险防范化解关。

  刚刚闭幕的青山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青山区将进行全局性的发展的策略重塑、整体性的产业空间设计、系统性的体制机制改革、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再造、高强度的能力作风淬炼,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水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武汉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中扛起主城担当,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山实践。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找准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成势见效,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青山区科学技术创新好戏连台。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功举办全球首次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聘请诺贝尔奖得主、中科院院士担任青山科技顾问。举办统一标识代码与数字化的经济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成立科创青山·信息通信创新联合体、中科星图公共安全研究院等产业载体。黑芝麻智能科技发布全球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北斗数字车位、天融信工业互联网等一批数字化的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重点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利楚商服等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化的经济应用场景。举办氢能产业推介会,积极引进美锦能源、中极氢能等一批头部企业,武钢气体焦炉煤气制氢项目竣工验收,全面启动首个氢能源汽车产业链示范基地。首次承办全市科学技术创新大赛、全市大学生“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

  今年,青山区将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谋划推进“工业上楼”,推进武钢现代产业园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服务武钢有限加快新能源无取向硅钢、高牌号取向硅钢等项目建设,谋划低碳冶金等项目。支持中韩石化炼化项目改造升级,延伸乙烯、丙烯产业链,布局高端树脂新材料产业。持续深化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服务东风嘉实多等项目尽快达产满产,推动胜华新能源锂电材料等续建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宝武气体华中气体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联科一期等项目尽快落地。

  聚焦总部经济、氢能产业、数字化的经济,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吸引撬动更多项目投资青山。抓紧推动一批数字化的经济项目落地见效,加强数字化的经济应用场景推广。按照“十个一”的机制全力发展氢能产业,积极创建氢能产业聚集示范区,组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北湖氢能小镇。

  依托光化学技术研究院,打造国内领先的光化学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青化路科创走廊、武科大新材料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建设。

  积极落实青山区八大生产性服务业和七大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工作方案。推进顺丰华中区数智供应链产业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工程设计、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快速推进智慧新青山、数字档案馆、全生命周期政务大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化、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

  矶头山下,青山正街项目正加紧推进,有望今春开街。青山古镇片更新方案注重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活力街区建设和历史街区保护传承,方案去年在全市率先获得批复,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青山召开。

  今年,青山区将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坚持城市和产业“双集中”,系统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

  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设计、控规优化完善以及东部控规编制。聚焦青山古镇片、楠姆片城市更新,打响武钢厂中村、园中村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高质量推进青山滨江地区规划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建筑景观。

  进一步完善“五横十六纵”总体骨架路网,强化东西向、区内外交通衔接。加快右岸大道北段、和平大道东延线、青化路拓宽等在建道路建设。力争青化路延伸工程、腾飞大道、北湖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及配套道路尽早开工。

  深入实施临江大道花景大道、严西湖绿道工程等10项专项行动,完成老旧小区绿化提升和绿色驿站建设。以“口袋公园”为载体,推进街头边角地、闲置地等小微空间建设提档升级。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化后山村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整片规划发展农文旅产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村湾环境整改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年吃一块砖,自饮洗脚水。”这句顺口溜曾经是青山人自嘲的口头禅。作为传统重化工基地,青山在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环境包袱。

  进入新时代以来,青山区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023年,青山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获市级认可。在全市首次试行排污企业“红黄绿”三色管理,办理全市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武钢有限完成超低排放A级绩效企业创建,中韩石化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全市首个再生水利用试点区加快建设。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进展顺利,246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完成溯源整治。智慧“河湖长”项目获两项国家级奖项,楠姆河被评为武汉市美丽河湖。青山湿地一期建成开放,二期有序推进。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成立“青山湿地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果,长山段再现江豚逐浪景象。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区绿地率提升至2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0.1平方米,中心城区持续领先。全市首家“绿色驿站旗舰店”建成开放。

  前不久,我市出台行动方案,提出坚决扛起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政治责任,强化长江高水平保护,纵深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为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山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部署,以实际行动全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山。据悉,青山区将深入推动长江北湖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污染防治攻坚取得实效。继续做好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河湖“清四乱”,推进竹子湖、清潭湖水环境整治及水生态修复。加快青山湿地二期、长江森林三期等生态项目建设。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包容性发展,让发展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今年,青山区将突出就业优先,深化“学子聚汉”工程,组织线下招聘、线上直播带岗活动,搭建网络招聘平台。持续帮扶就业,引导创业,开展技能培训,对长期就业困难的群体,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全面落实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为困难群众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社会救助服务。启动规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快速推进既有小区适老化改造试点。构建医保“15分钟服务圈”,打造武汉都市圈医保公共服务同城化示范区。

  打造教育强区,推动东兴洲小学、钢城十三中和十七街坊中小学项目建成投用,完成3所新建幼儿园改造。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段教联体建设。构建教育大数据体系,打造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

  优化健康服务,推进医疗与健康养老、托育照护、疾病预防等深层次地融合,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社区试点,提升老年友好型社区覆盖面。加快区级康养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幸福食堂社区全覆盖。推进区级托育指导中心和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武汉市第九医院平战结合大楼建成投用。

  推动文化惠民,积极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做好江滩沙排馆综合利用,加强青山“红房子”活化利用,积极地推进武钢文化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独具青山特色的文旅品牌。


上一篇:北京化研院:唯有变化不变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