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北京化研院:唯有变化不变

来源:okooo手机版    发布时间:2024-02-29 18:34:45 浏览次数: 1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即为泉水,代表生命活力、智慧和创意如“涌源”般源源不断。今日而言,任何一家公司,再也不能居于一隅卖产品,而应该是立足企业之上看行业动态,立足行业之上看产业趋势。环视世界制造的发展新趋势,是基于高新技术之上的创新模式,需要迎接的是一个旨在拓展新思维、新格局、新模式的黄金时代。

  接触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化研院”),对话胡永宁院长。胡院长指出,北京化研院长期处在变化之中,创新的步伐从来就没停止。

  1958年,北京化研院成立,该院地处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内,是国内最早从事工程塑料研究和生产的科研院所。将近60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1980~2000年期间,北京化研院在工程塑料方面处于业内比较领先的生产应用地位。并在国内最先开发PBT、 PPO及尼龙-11,其聚酯合成技术更是在国内领先。较之于业内部分企业,由外购工程塑料树脂一步做到改性材料,北京化研院的优点是,基于合成技术基础,从产品的机理上,对不同厂家的树脂性能了解更为透彻,对于改性材料的性能优化及工程塑料的高功能化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

  尤值一提的是,北京化研院在工程塑料改性材料的国产化方面,在国内市场起步比较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外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后,需要改性材料,为减少相关成本,北京化研院率先开始做国产化替代。期间,跟日本电产,德国施耐德等外资企业组织了合作。期间,北京化研院通过热情参加国际间的业务合作,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国产化合作,不仅满足了客户对低成本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北京化研院在改性材料应用领域的研发水平。同时,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也学到了跨国公司在供应链管控方面和产品的质量管控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与管理经验。这也为北京化研院后来和ABB、韩国、美国、台湾客户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且,对于自身洞察市场新动向,预判行业新趋势,有了更为敏锐的视角和直觉。

  立足工程塑料,致力于改性材料的研发,北京化研院在材料阻燃技术、耐冷热循环技术等方面在国内企业中居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以往来看,北京化研院的产品,在电子电器领域应用较多。即便在欧盟、美国、日本等苛刻条件下,也屡获好评。美中不足的是,在汽车领域,北京化研院在装饰用通用材料方面的应用较少,只是零星应用于车灯、电子电器、发动机罩盖等方面,且规模不大。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优势日益凸显,北京化研院将致力于在高性能材料方面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并将应用于汽车的高功能化的功能部件。介入的途径,将依托以前在电子电器领域的成功经验,将无卤阻燃、低VOCs排放、耐冷热循环等方面的技术进行嫁接,用以实现工程塑料在汽车零部件在高功能化方面的切入。扩大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并打造汽车系列的产品,这也是北京化研院预判行业新趋势,加快产品快速推进市场的新步伐。

  预判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近期,北京化研院召开了2017年度工作会,并提出“京外布局”及 “京内转型”的发展策略。

  胡院长指出,“京外布局”及 “京内转型”是基于北京大环境下的产业布局调整策略。同时,也有着北京化研院基于产业之上的自身观察与合理布局。根据北京化研院的统筹规划,其总部与研发中心设在北京,生产基地逐步从北京迁到浙江余姚。目前,余姚正在建设新的工厂,五六月份即可试产,下半年开始将逐步实现北京北化院三个生产基地的产能整合。同时,根据“十三五”布局,北京化研院基于余姚做生产基地,河北沧州做中试基地、北京做研发中心的布局,提出产业规模从北到南逐渐放大,产业梯度从南到北逐步升级的发展战略。

  胡院长进一步指出,北京作为总部、研发中心,有着独特优势。即如北京化研院总部设在中关村,周边就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一大批国内顶尖的创新资源,利用好中关村的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将自主创新与利用社会资源创新相结合,能够促使研发中心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目前。北京化研院在中关村建立了“未来之星纳米众创空间”。纳米科技产业是北京市政府为建设首都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并根据北京科技产业特点和优势而选定重点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北京地区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众多,拥有全国最多的纳米原创技术,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是发展纳米科技产业的关键。而建设专业型纳米众创空间和纳米产业园是实现纳米应用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法。纳米材料应用广泛,易与北京化研院现有的工程塑料产品和改性材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有效对接,通过在工程塑料中加入纳米材料可实现功能优化,有利于实现北京化研院产品的升级换代。

  北京化研院积极利用北京智力资源优势,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院校教授作为顾问,在产品研制、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奠定了企业的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基础,北京化研院的未来发展前途是十分可期的。

  面对急速变化的市场,未来是全新的,这就使得一切都在变数当中。作为企业,抓住制造市场转瞬即逝的机遇,需打造行业领域的发展标杆;基于创新的应用工艺,致力于产品的不断发力等等。惟其如此,方可打造企业在行业乃至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条中的创新创业,并抓住趋势从内到外的转型升级,重塑世界制造市场的格局。这也是企业“凌虚御风”的正确姿势。相信:北京化研院,面对唯有变化不变的市场形势,在未来的路上会越走越精彩!


上一篇:「社招+校招」中国北方化学研究院集团多岗位公开招聘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