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广东海洋与渔业岀版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渔传媒”)组织的“渔业轻骑兵记者乡村行”第五站走到南沙塘头,实地调研牛蛙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活动邀请了中新社、南沙融媒体等记者参加,过程中以新颖的媒体视角全方位、近距离、多角度实时了解渔业“轻骑兵”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工作成效。
第五站的目的地是位于南沙区东涌镇天益村的广州盛世瑭丰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瑭丰公司”),其基地是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盛世瑭丰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进行合作,共建牛蛙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以充分的发挥科技的支撑与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产研结合,更好地推动南沙区渔业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盛世瑭丰养殖基地内,牛蛙养殖池与鱼塘搭配分布,蛙池建在塘基,两个鱼塘布设在蛙池左右,1亩蛙池配备10亩鱼塘。池塘里放养鲮鱼苗,蛙池养殖尾水排进鲮鱼养殖池塘,因为牛蛙的排泄物里蛋白含量高,鲮鱼以牛蛙排泄物为饵料,能做到不另外投料;鲮鱼苗养到一定规格之后可用作鳜鱼的饵料;尾水经过两级生物过滤之后再回到蛙池,进行循环使用,形成了牛蛙-鲮鱼-鳜鱼的共生生态循环模式。“蛙--鱼”共生养殖模式是盛世瑭丰独创的牛蛙健康养殖模式,据盛世瑭丰公司相关负责人赖小姐介绍,基地内牛蛙养殖面积约有10亩,对应的配备了100亩的鱼塘分解蛙粪。据了解,基地内养殖池塘约465亩,鳜鱼养殖面积约150亩。
“2017年开始,我们开始养殖牛蛙,也试验过多种模式。特别是蛙池和池塘的比例,从1:5到1:7再到1:10,大概在2020年才固定下来。”过去一年里,渔业“轻骑兵”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和样品检测等,“‘轻骑兵’经常提供检验测试服务,不懂的数据,也会详细解释,让我们调整。”
据介绍,在该模式下,一年可以养3造牛蛙,亩产量5-7万斤,成蛙直供番禺清河市场。2023年第一批的成蛙均已于3月出售完毕,下一批预计在7月;加上鳜鱼及鲮鱼的产值,公司整体效益就已经相当可观。周边的养殖户对盛世瑭丰公司的“蛙--鱼”共生养殖模式也很感兴趣,“下一步,我们与南海所计划建一个水产养殖检测站,除了满足我们自己的检验测试要求,也可以让周边的养殖户来检测。”
南海所张家松研究员认真观察和询问了基地牛蛙的生长情况,对可改进的地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他表示盛世瑭丰公司在推进牛蛙健康养殖方面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若从长远发展考虑,还需要加强牛蛙的良种选育,“2022年全国牛蛙养殖产量近70万吨,但我们仍就没有好的牛蛙种苗,我认为盛世瑭丰公司在这方面能进一步发力,与科院研所加强合作,选出好的亲本,规范育苗过程,为牛蛙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据悉,盛世瑭丰公司已经连续三年进行了牛蛙的选育,今年将再选出6000只成蛙作为后备种蛙。
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是广东省独特的创新农技服务模式,由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各级农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力量,深入生产一线,围绕各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技术需求,开展调研生产情况、了解养殖技术需求、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对接帮扶资源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在推动牛蛙产业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广东农技服务渔业“轻骑兵”一直在行动,针对牛蛙生产中的问题,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成立了牛蛙工作组和专家组,在牛蛙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尾水治理等方面做联合技术攻关,为其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渔业轻骑兵记者乡村行”是海渔传媒结合农技“轻骑兵”推广需求,通过多形式多环节展现广东渔业“轻骑兵”深入一线解决产业难题的勇担当勇作为的新农人风采的系列活动,经过连续五场,有效地提高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的影响力,助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