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降水减少,工程建设迎来有利时机,同时气候干燥、空气浮尘增多,多个项目切实落实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管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将扬尘“锁”住。
在土方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极易造成大量颗粒物散逸,导致局部扬尘浓度偏高。为有效控制扬尘污染,近日,北京三统碑综合大厦项目施工工地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型银色“热气球”,总覆盖面积4240平方米。据悉,这个巨型“热气球”是北京首例在施工工地安装的大跨度、智能化、创新性的“基坑气膜”,成为探索治理工地扬尘、噪音的新举措。
“基坑气膜”建筑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兼具防尘、降噪、节能、防火的绿色施工新工艺。防尘降噪气膜技术原理是通过气膜内外压力差形成新的建筑形式,得到完全净空的建筑空间。除了得到更大的建筑空间之外,同时也隔绝了噪音、降低了粉尘外溢。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产业园——慧意街管廊工程启用了新研制的防尘“天幕”系统,土方施工作业在幕网下进行,项目结合工程特点,创新技术,兼顾环保和节约资产金额的投入,建成了分段式、可移动、能伸缩的“天幕”系统。该系统由混凝土冠梁、支撑钢结构、轨道、防尘网等6个子单元构成,幕布采用的是防尘、防火、耐久性材料,所有材料均可重复利用。动土作业时,能够最终靠移动伸缩“天幕”,将传统露天作业变为“室内作业”,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扬尘外溢量85%左右,从源头上解决了扬尘污染问题,防尘效果明显。
同时,针对一些小规模施工无法采用围挡喷淋、雾炮等传统抑尘措施的情况,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推出移动式挖机喷淋技术,将园区内多个工地的挖掘机(破碎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改造,储水与喷淋装置安装在作业机器上,实现了“点对点零距离”降尘,现场抑尘效果明显。挖机喷淋也具备耗水量小、操作便捷的特点,大大降低工地抑尘成本,缓解工人劳动强度。
在主体结构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通过优选薄抹灰、免抹灰工艺,减少现场砂浆使用量;推行精确砌块工艺,使用专业粘结剂代替传统砂浆,将精益建造与扬尘管控相融合。同时,深化设计与工厂化加工理念高度融合,实现预制化加工,避免楼层内加工产生的扬尘,减少材料浪费。同步使用全自动扫地机、降尘切割机、无尘开槽机、多功能抑尘车等设备,有效清除扬尘管控的“盲区”和“死角”。
在新疆乌鲁木齐中建玖悦商住小区项目,一辆渣土车进入施工工地时,智能自动洗车台内部的几十个喷头自动对准渣土车开始清洗,5分钟后车辆洗干净驶入场区外道路。据悉,凡是工地车辆上路前都要先在智能自动洗车台“洗澡”,避免车辆带泥上路,抑制扬尘污染。
线下的新技术、新设备从源头减少扬尘产生,线上通过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工地扬尘管控的全过程监管。
近日,为逐步提升科技治尘水平,山西省太原市对42处重点监管的土方作业工地,安装了现场视频监控系统,数据接入市城管执法智慧化指挥调度平台,将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情况动态化呈现,借助探头“站岗”,对工地现场裸土覆盖、车辆出入冲洗等扬尘管控重点实时动态化监管,实现了扬尘治理可视化、日常监管标准化、监管范围全面化。
同时,平台搭建了建筑施工扬尘监测模块、视频监控模块和车辆出入冲洗识别模块,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设置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科学调度执法人员精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建筑施工工地施工扬尘进行全流程监管,为扬尘污染管控水平全方面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将全区57个在建工地接入漳州市扬尘在线监测云平台,通过综合运用“风玫瑰图”、扬尘超标预警、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在建项目扬尘治理智能化管控全覆盖,做到精准防控、差异化监管,扬尘管控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始建于元代,成型、调整于明清时期,发展、保护于近现代……自肇建迄今,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展现出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近年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细化推进安全生产、科学调度、水质保障及供水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守护城市供水安全的道路上,集团始终稳健前行。
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报,河北某环保工程公司在秦皇岛市建设某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毁损燃气管道。
暑假到来,一些环卫工人的子女从老家来到浙江杭州和爸爸和妈妈团聚。为了让环卫工人子女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让环卫工人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杭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开办了“小候鸟”成长营。
三亚中央商务区是海南省第一批设立的自贸港重点产业园区。有别于“新城新区”的传统CBD建设模式,三亚中央商务区以城市更新为核心理念,因地制宜选取三亚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低效存量建设用地,打造一个从城市既有骨架上生长出来的总部园区。